9月25日,臺州舉行《臺州市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十條措施》新聞發布會,邀請市政府副秘書長蔡木貴,市發展改革委主任顏傳華,市經信局二級調研員林衛明,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局長李震杰,市商務局局長楊正敏,市市場監管局局長沈云才,請他們為大家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的提問。
市政府副秘書長 蔡木貴:
新聞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臺州是中國民營經濟發祥地、股份合作經濟發源地、市場經濟先發地。多年來,我們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臺州“再創民營經濟新輝煌”的政治囑托,接續推動民營經濟提質躍升,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在即將召開全市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暨臺州商人大會之際,出臺《臺州市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十條措施》(以下簡稱臺州“民營經濟30條”),目的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決策部署,提振臺州民營企業發展信心,進一步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營造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臺州“民營經濟30條”政策主要內容
共分5個領域30條措施:
一是加強民營企業要素保障方面。在財稅、產業基金、用地、用能用水、金融服務、人才用工等6個方面提出6條政策措施。
二是拓展民營企業創投領域方面。提出“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重大項目建設”等5條政策措施。
三是構建公平規范市場環境方面。提出“大力破除招投標領域隱性門檻”等5條政策措施。
四是培育壯大民營市場主體方面。提出“支持民營企業開拓海內外市場”等6條政策措施。
五是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方面。提出“提高企業辦事便利化”等8條政策措施。
臺州“民營經濟30條”是對《浙江省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的進一步細化和拓展,提出了一系列可落地落實的政策措施,每一條都是實打實的干貨,真正幫助企業排憂解難。
臺州“民營經濟30條”政策主要特點
概括為三方面特點:
一是集大成。臺州“民營經濟30條”從培育主體、拓展領域、規范市場、要素保障、優化環境等五大方面,激發活力,提振信心,持續發展,進一步引導民營企業家弘揚大陳島墾荒精神,發揚“扛得起大旗、經得起大浪、擔得起大義、吃得了大苦、成得了大事”的臺州企業家“五大”精神。
二是臺州味。臺州“民營經濟30條”許多措施非常具有臺州辨識度。比如針對臺州量大面廣的小微民營企業對高質量金融服務和生產空間的迫切需求,我們提出積極爭創國家級普惠金融服務小微企業改革示范區,提出探索以“零租金”等模式擇優吸引小微企業入園等。比如聚焦臺州在全省領先的涉企服務便利化事項,提出進一步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間、減費用,推進全省唯一的政務服務綜合窗口辦事員隊伍職業化試點建設等。
三是有力度。在頂格承接國家、省相關政策的同時,進一步加大政策力度。比如將招投標、政府采購領域公平競爭審查率從省定的98%提高至100%;對參加國際性展會的民營企業,展位費最高補助比例從省定的70%提高至80%;將5G融合示范項目補助最高額從去年的50萬元提高至300萬元等。
下階段,臺州“民營經濟30條”要閉環實施,落地見效,切實讓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享受政策紅利,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是加大宣傳力度。發揮報紙、網站、電視、“兩微一端”及各短視頻等媒體平臺聯動優勢,提高政策的知曉度以及企業的參與度和滿意度。涉及單位要主動做好相應領域政策措施宣傳解讀工作,推動本次政策“應解盡解”“應知盡知”。
二是推動落地見效。市級相關單位要加快出臺配套政策和實施細則,同時鼓勵各縣(市、區)、臺州灣新區參照臺州“民營經濟30條”,結合實際,制定相應具體舉措,發揮政策疊加效應,推動各項措施落地見效,確保市場主體“應享盡享”。
三是強化督查評估。市發展改革委牽頭會同相關單位做好政策措施協調落地工作,對落實情況進行跟蹤、督查和評估。也歡迎廣大企業、市民和媒體朋友們,通過各種渠道監督政策落實情況,共同推動我市民營經濟良性發展,再上新臺階。